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情侣高清,老司机精品视频一区,日韩5566视频页,日韩999不卡顿视频播放

X
  • 隴上孟河

  • 中電智媒IOS版

  • 中電智媒安卓版

X
您的位置 > 首頁 -> 一帶一路能源合作

中國與中東歐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穩(wěn)步推進,前景可期

來源:光明網 時間:2023-11-10 10:16

  編者按:今年是“一帶一路”倡議提出十周年,第三屆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于近日舉行。十年來,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從謀篇布局的“大寫意”發(fā)展為精謹細膩的“工筆畫”,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最大規(guī)模的國際合作平臺,成果有目共睹。為此,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薛力訪談“一帶一路”研究的權威專家,從不同角度梳理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的成果。

  薛力:中國提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的原因是什么?

  劉作奎:第一,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的提出基于一份好的歷史傳承。沿著絲綢之路,中國同周邊各族人民友好交往、和平生活,互利共贏、文明互鑒,好的歷史傳統(tǒng)應該傳承下來,應該以某種方式傳承和發(fā)展。

  第二,黨的十八大以來,中國統(tǒng)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,堅持用好兩個市場、兩種資源,解答時代之問、應對時代之變,提出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,表明中國努力在應對全球化挑戰(zhàn)、促進全球合作于發(fā)展上形成中國方案和中國答案。

  第三,“一帶一路”是中國提供給世界的公共產品,體現(xiàn)了中國在全球治理和發(fā)展問題上的思路和方案,展示出中國追求和平發(fā)展以及“共商共建共享”的愿望,是積極回應“國強必霸”“修昔底德陷阱”“中國威脅論”等國際輿論污名化中國的一種應對舉措,為中國營造良好的國際環(huán)境做出努力。

  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具體內容和推進形式會根據需要不斷變化,不是一下子就醞釀形成的,而是需要根據形勢不斷做出科學謀劃和科學改進。絲綢之路經濟帶、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陸續(xù)提出的,從最初致力于發(fā)展西部到后來聚焦歐亞大陸、陸海統(tǒng)籌,再到面向更廣闊的世界市場也是經歷了不斷變化。未來,“一帶一路”倡議還可能會根據中國發(fā)展需要和國際形勢變化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。

  薛力:你對中東歐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十年的整體評價?

  劉作奎:從高歌猛進到現(xiàn)在的走向平穩(wěn),映襯著這樣一種觀點,即地緣政治是推廣“一帶一路”和平計劃的最大障礙。比如,個別國家在實際行動和“一帶一路”發(fā)展理念上均向中國發(fā)出挑戰(zhàn),積極進行污名化,這是“一帶一路”建設不得不面對的嚴峻挑戰(zhàn)。

  2013年到2017年,中國在與中東歐的“一帶一路”推廣合作中高歌猛進。貿易暢通、資金暢通方面,雖然中國與中東歐貿易額超千億美元的目標是在2019年才實現(xiàn)的,但是從2013年到2017年(雙邊)貿易額一直是增長的。為實現(xiàn)資金融通,中國設立100億美元專項貸款,還設立絲路基金等。資金融通促使投資實現(xiàn)井噴式增長,中國在中東歐國家大量投資基建項目,建設了很多標志性的工程,比如匈塞鐵路、黑山南北高速、佩列沙茨大橋、比雷埃夫斯港等。這些都是世紀性工程,展現(xiàn)了中國的基建優(yōu)勢。

  2017年中美貿易摩擦后出現(xiàn)了新情況,某種程度上,美國對華競爭的主戰(zhàn)場在歐洲,重點是在中東歐。當時美國國務卿彭佩奧一年四次到訪中東歐,包括捷克、波蘭、斯洛伐克和三個波羅的海國家,重點突破這些國家,游說和逼迫這些國家放棄與中國的合作。拉住“新歐洲”,對付“老歐洲”,這是一個美國屢試不爽的辦法。在“一帶一路”建設上,美國同樣用這種辦法,先突破新歐洲,再擴展到老歐洲。

  薛力:請列舉三個中東歐“一帶一路”代表性項目?

  劉作奎:第一,比雷埃夫斯港。比港是中歐陸??炀€建設的樞紐,如果匈塞鐵路建成,它將通過海鐵聯(lián)運的方式使得中國貨物到達歐洲時間比以前減少7-11天。

  第二,中歐班列。歐亞大陸行經歐洲的中歐班列有90%通過波蘭,中東歐對班列正常運營至關重要。

  第三,匈塞鐵路。目前在匈牙利段面臨的問題有兩個,一是能源危機導致的物價上漲;二是缺人,很難找到高質量的技術工人。但隨著時間的推進,這些技術問題會得到解決。

  此外,我還可以再舉一個項目,寧德時代的項目。它是我國建國以來最大的對歐投資項目——將近75億歐元的項目資金投到了匈牙利。寧德時代的這個投資具有戰(zhàn)略意義的地方在于,它是在產業(yè)鏈上游的投資,而有關產業(yè)鏈的投資是最有競爭力的投資。寧德時代在中東歐的發(fā)展是很有潛力的。

  薛力:“一帶一路”提出后,中國的外交政策發(fā)生了哪些變化?

  劉作奎: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推廣“一帶一路”,這完全是外交的創(chuàng)新。在“一帶一路”倡議之前,我們沒有把這片區(qū)域作為一個整體來發(fā)展外交關系。東歐的概念很復雜,某種程度上看,我們重塑了東歐概念。東歐有冷戰(zhàn)時期的“老東歐”概念,有轉型之后的“中東歐”概念。中國作為一個大國重塑了這個區(qū)域,而且這一概念還被國際社會所接受,后來波羅的海三國的退出使得中國-中東歐合作受到影響。但總體來看,中國這種外交創(chuàng)新獲得了一定的國際影響力。

  薛力:“一帶一路”推出后,中國的國家形象有什么變化?

  劉作奎:中國形象不應該和“一帶一路”劃等號?!耙粠б宦贰睍χ袊蜗笥杏绊?,但最核心的還是個別國家話語權對中國形象的影響,一定程度上是個別國家在塑造中國在中東歐的形象。這是很現(xiàn)實的問題。他們在全球把中國當作不同制度、不同發(fā)展道路、具有威脅性的體系性對手,在中東歐用“債務陷阱”“用經濟投資獲得政治影響力”這種污名化“一帶一路”的做法,就是要在中東歐塑造“中國威脅論”的形象。所以,中國在中東歐一些地區(qū)形象的改進有賴于中國采取針對性的措施。

  在形象塑造上,實力就是話語權。對中東歐國家投資上,歐盟和美國是大頭。也就是說,在經濟和安全上,歐美對中東歐國家具有“卡脖子”的能力。這意味著,中國在中東歐國家形塑國家形象,需要系統(tǒng)應對來自歐美的挑戰(zhàn),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中國需要有規(guī)劃、有耐心。我認為,隨著時間的推進,中東歐國家會越來越多地感受到,與中國合作的價值是歐美所不可替代的,匈牙利、塞爾維亞、希臘等國家對此已經有深切的感受。

  薛力:對下一步推進“一帶一路”的整體建議?

  劉作奎:其實有很多可以做。

  第一個建議是,中國對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不要急?,F(xiàn)在的問題是,俄烏沖突之后,中東歐國家對安全需求是第一位的。它們當前首要關注的是安全問題,即能夠活下來。中國在這個階段不能硬推,需要先冷靜觀察。中東歐對中國存在需求的窗口期還是有的。比如,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,中國企業(yè)開始大規(guī)模進入中東歐,形成一個窗口期。2020年之后,中東歐國家通脹和能源價格上漲,能源轉型又無法滿足社會需求,又形成一個窗口期,華為等企業(yè)就找到機會了。現(xiàn)在,中國的光伏產業(yè),特別是太陽能設備,又都回到中東歐了,可見窗口期的重要性。

  安全問題固然不可或缺,但屬于暫時現(xiàn)象。經濟與民生是永恒的主題。我的判斷是,到2025年,搞地緣政治的中東歐政治家肯定面臨向民生政治轉型的情況,新生的政黨力量也會強調民生政治。這時候中國的機會又來了,又是一個窗口期。中國與中東歐合作的邏輯是互有需要,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的重點是經濟與民生。中東歐國家對中國沒有需求時,很難開展“一帶一路”。

  薛力:高校與智庫如何參與“一帶一路”研究?

  劉作奎:高校和智庫有很大空間參與“一帶一路”研究,大有可為。它是外交的重要補充,而且受眾面比較大和廣,更能體現(xiàn)去政治化和務實合作,夯實友好感情?,F(xiàn)在面臨一些阻礙,尤其是來自個別國家的壓力,但在中東歐國家尚未受到根本性影響。中東歐高校影響力不及西歐和美國,因此,對中國學生的吸引力沒有那么大。但中東歐高校歷史傳統(tǒng)久遠,專業(yè)特色突出,是可以開展高校合作的重要區(qū)域。

  智庫的情況則比較復雜,因為很多智庫是官辦的,深受政治關系影響。一些對華關系比較友好的國家,智庫交流比較活躍,呈現(xiàn)出官智“雙向促進”的格局。有一些國家智庫緊跟在政府后面發(fā)言發(fā)聲,導致正常交流比較困難??傮w來說,智庫交流已經越來越重要。在需要盡力發(fā)展對華友好關系的國家,智庫的作用舉足輕重。但在該領域,美國的影響和滲透依然很大,提供了很多資助項目以影響智庫的研究和行為。

  薛力:國企與民企如何在共建“一帶一路”中更好發(fā)揮互補作用?

  劉作奎:在中東歐的互聯(lián)互通建設,基本上是以國企為主,而高新技術、綠地投資和小而美的項目很多是民企在做,完全融入當?shù)厣鐣?。比如,在羅馬尼亞,中國民企就做得非常出色,特別是做后備箱車燈、汽車內飾、方向盤和汽車底盤的企業(yè),完全由當?shù)厝酥卫?,公司里幾乎看不到中國人的面孔,也幾乎看不出中國企業(yè)的影子了。整體上,國企和民企應該互相學習,互相借力,形成合力以取得更好效果。

  薛力:作為精通中東歐問題的學者,你有什么其他補充觀點與建議?

  劉作奎:第一,把現(xiàn)有項目做好就是成功。像中歐陸海快線、匈塞鐵路這些項目還沒有做完。這些項目都是不錯的,一定要咬牙堅持下來。這些項目如果能做好,“一帶一路”在中東歐就會有成就了,堅持下去,中東歐的互聯(lián)互通就會搞得很好。

  第二,市場化是必要趨勢,市場化能夠有效降低風險,也使得項目變得可持續(xù)。在先期階段,我們可以借助政府融資來提供支撐,但在運營階段,要多依靠市場主體。

  第三,中國在中東歐開展經貿和投資合作這十年,取得不小的成就,當然也面臨很多挑戰(zhàn)。中國—中東歐國家合作這些年的經歷表明,只要我們敢于創(chuàng)新、勇于實踐,是能夠創(chuàng)造出很多機會和成果的。

  第四,美國仍是中國開展各種區(qū)域和國際合作的主要障礙,中東歐又是深受美國影響的區(qū)域,未來想在合作上有所突破,還要保持戰(zhàn)略耐心,把中美關系轉圜好,中國—中東歐國家合作就會迎來更多機會。(劉作奎,中國社科院歐洲所副所長、研究員;薛力,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)

責任編輯:張棟鈞

校對:高慧君